豪威集团
三十而立奔赴“芯”征程
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复苏,高端手机图像传感器(CIS)和车载摄像头的需求继续增长……6月27日,豪威集团举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,豪威集团高管团队亮相,研判行业趋势,诠释公司价值,就投资者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了互动问答。
今年是豪威集团成立三十周年,不久前公司证券简称正式由“韦尔股份”变更为“豪威集团”。登陆A股市场8年时间,豪威集团也开始布局证券化新征程。6月27日,公司宣布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股份(H股)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,有望开启“A+H”股的双资本平台运作模式。
“从‘韦尔’到‘豪威’,变的是名称,不变的是对技术的敬畏之心与对创新的极致追求。”豪威集团总经理王崧表示,站在豪威集团成立30周年的新起点,公司将继续以“赋能科技,感知无限”为使命,持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,充分发挥各业务体系之间的协同效应,携手客户为全球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,持续提升业务规模、市场竞争力,促进经营业绩稳健增长,为广大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回报。
智能手机和汽车市场齐头并进
“2024年,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稳步复苏之际,我们凭借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增效带来盈利能力持续改善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,并在今年一季度延续了业绩高增长态势。”王崧详解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因。
从年报来看,豪威集团2024年实现营收257.31亿元,同比增长22.41%;实现归母净利润33.23亿元,同比大增498.11%。2025年一季度,公司实现营收64.72亿元,同比增长14.68%,创同期营收历史新高;实现归母净利润8.66亿元,同比增长55.25%。其中,图像传感器业务营收占比超过七成,来自智能手机及汽车市场的营收占图像传感器营收的比例超过八成。
作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,图像传感器决定了公司业绩增长的潜力。展望二季度及下半年,智能手机和汽车市场的传感器需求趋势如何?公司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提升业绩?
“国内市场方面,由于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政策等,上半年消费电子的市场需求都有一定的受益,也为下半年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。”王崧告诉上证报记者,从需求结构来看,国内外市场都呈现显著的“两极化”特征:一方面是高端需求不断增长,另一方面是中低端需求追求极致成本和性价比。
王崧表示,这种“两极化”的市场需求,恰好与豪威集团的产品战略完美契合。“一方面,公司不断通过技术的迭代、供应链的升级,给客户提供更有价值、技术更领先的产品组合;另一方面,在标准化产品上,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更低成本、更好功能,给客户提供‘加量不加价’的产品服务。”
对于投资者密切关注的图像传感器产品的发展规划及量产时间表,王崧回应称:一是大尺寸高像素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,公司推出了1英寸5000像素的OV50X系列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,主要瞄准旗舰智能手机、运动相机、手持类智能影像设备等高端市场;二是在OV50X系列基础上,形成包括不同感光大小、HDR效果等在内的产品组合,争取更大范围的市场;三是在长焦领域,公司看到高像素化、大底传感器、无损光学变焦等机会,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推出一系列新产品。
谈及车载市场的成长性,王崧表示,汽车电动化、智能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,但发展过程可能是螺旋前进的。秉持“科技惠民”的理念,中国芯片公司将给消费者提供越来越有性价比的消费体验,从而助推产业规模不断成长。
端侧AI带动新应用市场持续增长
一个封装好的CIS模组,体积竟比小米粒还小,但拍摄效果惊人,全彩画面的花蕊根根分明。在豪威集团的展厅,记者见到了公司曾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小图像传感器。“这颗产品多应用于一次性内窥镜上,下一代产品体积更小、像素更高。”豪威集团相关人员介绍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随着端侧AI加速落地,豪威集团在端侧AI相关的应用市场也在加速成长,在AI眼镜等领域也迎来新的市场机会。
“AI眼镜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。”豪威集团董秘任冰介绍,在端侧AI的计算等整体能力提升后,原先市场上的沉浸式AR/VR眼镜开始向AI眼镜演进,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,将会有更多新形态的产品被推向市场。其中,在带显示的AI眼镜上,豪威集团的LCOS芯片具有很好的市场增长空间。公司的LCOS芯片可以广泛运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、移动显示器、微型投影、汽车和医疗机械等领域,目前在汽车AR-HUD(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)方案中也实现了量产交付。
在投资者关心的模拟业务进展方面,任冰介绍到,豪威集团2024年强化了模拟芯片解决方案在汽车领域的协同能力,形成了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、显示解决方案及模拟解决方案等三大业务体系。2024年,豪威集团的模拟芯片业务实现营收14.22亿元,同比增长23.18%。其中,车规业务增长率超过37%。
H股发行进展也牵动着投资者的目光。任冰回应投资者称,公司赴港上市募集资金可用于加强研发投入和外延式增长,拓展海外业务。“在汽车、医疗及新兴市场,公司在海外客户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,希望通过加大投入、丰富产品矩阵等,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的份额。”她说。
联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